行业动态

“美国退出”将重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时间:2017-07-28阅读量:176

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是在高碳行业和高碳州支持下当选的,早已表明了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保留立场。如今,作出这样的举动并不令人感到吃惊。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195个与会国家和欧盟代表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倒逼签约国逐渐淘汰传统的化石燃料,转而使用绿色清洁能源,以避免全球气温上升。美国先签后退,使之与尼加拉瓜、叙利亚一起,成为全球197个国家中明确拒绝《巴黎协定》的三个国家。

作为全球第二大排放国,美国表态不再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协议下“玩耍”,毫无疑问会使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产生更多变数,对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格局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使《巴黎协定》的约束力和含金量失色不少。但从发展和客观的角度看,即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改善全球气候和环境的格局和方向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只是这一事件背后隐含的变化和对全球气候治理未来发展趋势造成的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首先,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不代表其放弃了气候和环境治理的责任。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清洁能源计划,包括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等传统能源、大力推广不产生碳排放的新能源。不过,美国可再生能源占美国能源消耗的总量不足10%,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占比仍高达八成左右。因此,尽管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解开了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但不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从未来发展考量,美国绿色能源的发展潜力和转型方向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正如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所表示的:尽管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不会停止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毕竟美国还有《清洁空气法》,蒂勒森的表态并非毫无根据。

其次,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领导者之一,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是对一国政策延续性的巨大颠覆,这种180度的政策反转,对于在一个统一框架下进行的全球气候治理行动是一次重大伤害。体量巨大的美国表示“不玩了”,其他“运动员”难免其心惴惴、忐忑不安,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统一行动,美国不参加,其他参与“游戏”的国家就很难“愉快地玩耍”。

再次,《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谈判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政治协商和权力博弈之下的共识性产物,美国的退出,表明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格局产生新的变化。201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曾说:“认可《巴黎协定》不仅关乎气候,也关乎美国是否保持全球领袖的地位。”从国际气候谈判领导权的变迁来看,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积极推动针对臭氧层保护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以及到2005年生效,则是欧盟在其中发挥了领导者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领导力逐渐下降。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和美国的协调下,为以“北京文本”为主签署《哥本哈根协议》奠定了基础。而《巴黎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模式从欧盟倡导的自上而下进行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强制性分配转向中美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基于不同治理能力国家的自主贡献。自此,中国改变了气候治理体系“跟随者”的角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之一。

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权中,中国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这也将是中国参与国际治理规则制定、改革国际治理体系并争取和分享国际领导权的重要历史契机。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